葛宝萝《雅歌》
主 办:北京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 北京基督教青年会(YMCA) 承 办:北京基督教青年会(YMCA)白雪美术研究会 协 办:北京市西城区广外书画协会、和画廊 策 展 人:罗 敏 时 间:2010年12月21日——12月26日 地 点:北京798艺术区中二街D03-4 开幕酒会:2010年12月21日下午三时
艺 术 家:杨晓钟、周长华、刘庆利、荣景生、金柏林、郭子芳、 章文彬、徐国华、罗 敏、朱建昭、荣 镕、王 虎、 潘毅群、章文彬、朱建生、魏红岩、葛宝萝、白 峥、 步国利、高 峨、管大志、郭仲海、贺春立、黄建国、 李志昌、刘曼华、吕浩材、罗 敏、台双垣、佟汉霖、 王建军、王 岚、武 毅、王 雄、杨卉如、于国维、 曾红梅、张金刚、张 坤、赵和新、朱建华、朱建昭
媒体支持:中国艺术新闻网 www.arfinews.com.cn 中国艺术文化网 www.chinaacn.com 文博竞友网 www.bidpal.cn 和艺术网 www.artohe.com、《HeArt》杂志
王雄《淡淡的云》
潘毅群《苹果寓言2》
朱建生《太阳慢慢升起》
第一届《圣经》爱——主题艺术展
前 言
《圣经》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一部世俗的珍贵历史文献,是人类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是出现在遥远古代的、色泽绚丽的、人物形象生动的文艺作品。如同其他类似书籍一样,《圣经》中的故事反映了人类的社会心理演变进程,无论他们的种族、语言和文化背景如何,它反映的是人类渴望与追求真理愿望的一种形式。
千百年来,《圣经》一直被认为是古希伯莱人在神的授意下写就的独创性著作。但是,随着在考古工作中楔形文字不断被破解成功,历史学家认识到,《圣经》的起源可追溯到美索不达来亚的历史。也就是说,《圣经》中的许多细节,甚至许多完整故事都或多或少地来源于闪米特人的丰富多彩的神话和传说的宝库。经验丰富的历史学家们都知道:神话和传说常常是诗化了的历史。换句话说:在神话和传说中常常包含着历史的真实。
自从《圣经》问世之后,《圣经》中的许多故事就一直吸引着历代的艺术家,而且不同时代的艺术家在描绘圣经故事的时候往往搀杂进去了大量的自我想象,以及那个时代人们许多生活的场景和对事物的看法。也有一些艺术家,虽然描绘的是《圣经》中的故事,而他们真实的目的常常只是借用《圣经》中的故事或人物来反映自己当时的心态。通过这些美丽的作品,使我们又从另外一个方面看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部分历史,而且是视觉化的历史。
早期基督教因艺术作品涉嫌“偶像崇拜”而不予提倡,甚至反对。即使这样,它也没有与艺术绝缘。公元2--4世纪,基督教遭受罗马帝国政府的迫害,教会被迫转入地下,从地下墓窟中保留下来的壁画中可以知道,早期基督教并不绝对排斥宗教绘画(对雕塑的态度则严厉得多)。这些墓窟壁画,如十字架、鱼、饼、篮子、鸽子、橄榄枝等与基督教教义有关的图案以及与《圣经》故事内容有关的简单绘画就是现存最早的基督教艺术作品。
公元4世纪初,基督教在罗马帝国逐渐取得了合法地位,教会由地下转到了地上,为了发展的需要,营造更大更吸引人的崇拜场所,更主要地是使更多没有文化的信徒能在直觉感官上理解在书中无法读懂的内容,这项历史使命自然就落在了基督教艺术——壁画与镶嵌画的肩上。
从8--9世纪之后,至14世纪,文艺复兴的旋风横扫西欧,艺术家们陆续冲破教会的控制,彻底抛弃了呆板的艺术程式,把审美职能与宗教职能相提并论,甚至放在了宗教职能之上,用现实主义的和平、宁静的人物形象来表现理性信仰和虔诚。在这一伟大的转化中,意大利画家乔托是第一位探索创新的勇士。到15世纪,佛罗伦萨画家马萨乔在乔托开启的现实主义的道路上又迈进了一步。他主张“愈接近自然便愈完美”,不但注意透视学、解剖学的原理及色彩的适用,而且强调把宗教题材世俗化,为15、16世纪的意大利绘画开辟了新途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裴尔等人的辉煌成就把文艺复兴推到了极盛时期。
自16、17世纪随着西欧社会进入了资本主义时期,工商业的全面发展,艺术不再专门为教会服务了,它已逐渐走入社会,成为了商品。出现了一批巴罗克风格的艺术家,如:鲁本斯、伦勃朗,特别是伦勃朗,他把下层社会的人物形象画进了《圣经》题材的作品中,展示了他的强烈的人本主义精神,甚至连马克思都称赞说:“伦勃朗是按照荷兰农妇来画圣母的”。他的画把基督教艺术推上了一个新的境界。
18、19世纪,欧洲画坛上百花齐放、流派纷呈、名家辈出。如:戈雅的作品“幻想曲”是一组噩梦式的幻想作品,表达了下层人民的苦难与不幸。因而有人说“幻想曲”是绘画艺术中的“启示文学”。19世纪中叶本笃会在天主教内部发起了宗教复兴运动,强调神学思想与宗教艺术相结合,对基督教艺术和现实主义艺术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20世纪初,法国画家鲁珂主张基督教艺术既要表现人的现实生活,又要反映人的灵性生活。他创作的“兵丁戏弄耶稣”等就表现了深厚的宗教感情。1945年英国雕塑家摩尔创作的石雕“圣母与圣婴”一反多年来的习见程式,呈现出古拙单纯的古代风格,曾引起过画坛的争议。1946年,英国画家萨特兰创作的“十字架受难”被认为是20世纪最有代表性的基督教艺术作品之一。
宗教和艺术之间密切的血缘关系,可以追溯到人类史前文化时期。对历史而言,无论东方和西方,无论是什么民族,绘画、雕刻、建筑、音乐,都与宗教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宗教和艺术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是相互作用,相互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血缘关系”。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思想意识——当然也包括宗教意识——也不断地发展与进步。艺术家们仍然使用基督教的题材进行创作,但他们只是借用这些题材抒发自己的感情。
我们站在科学的角度来看一部艺术史,它反映的不仅是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宗教、文化和战争的历史,而且反映了人类视觉认知的历史以及人类用自我创造的视觉形态与符号对人类视觉认知过程的描述。艺术家带给大众的不仅仅是图像,而且还给大众提供了一个透过其艺术作品以一种全新的态度来审视人生、社会和审视人类对主观世界认知的价值定义和思考。
因此,北京基督教青年会(YMCA)白雪美术研究会组织了中国的艺术家们共同参与这一主题创作,用中国传统艺术表现工具、材料和视角,用当代人类的审美观点来表现人类共同的《圣经》故事。总之,人类视觉认知的历史是人类对“所见即所在”、“所见即所得”观念不断反思的历史,正是我们艺术家对固有传统的艺术思维模式的不断挑战,用现当代艺术语境创造出具有革命性的艺术作品,使得人类在心智方面渐渐成熟起来。
以“爱”为主题,可以做为北京基督教青年会(YMCA)白雪美术研究会的艺术同仁们今后长期创作和对外文化交流的课题。
策展人:罗 敏 . 北京基督教青年会(YMCA)白雪美术研究会会长. 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 北京美术家协会公共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北京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2010年12月15日圣诞节前夕 |